首页 > 最新资讯 > 《卫蓝星球之星际导弹》小说完结版免费试读 程岳林小雨小说全文

《卫蓝星球之星际导弹》小说完结版免费试读 程岳林小雨小说全文

编辑:萌果果更新时间:2025-07-02 10:34:09
卫蓝星球之星际导弹

卫蓝星球之星际导弹

《卫蓝星球之星际导弹》是一部令人心驰神往的作品,讲述了程岳林小雨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经历的艰辛与付出。程岳林小雨奋斗不止,面对着各种挑战和考验。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互助,程岳林小雨不断成长、改变,并最终实现了自我超越。这部小说充满勇气与希望,第一章:幽灵天体2035年10月18日凌晨3点27分,在中国贵州FAST射电望远镜基地的将点燃读者内心的激情。

作者:麦克被杰克训 状态:已完结

类型:言情

《卫蓝星球之星际导弹》 卫蓝星球之星际导弹精选章节 免费试读

第一章:幽灵天体2035年10月18日凌晨3点27分,

在中国贵州FAST射电望远镜基地的控制室内,程岳正伏案审阅第三季度的观测数据。

突然,主控台的警报系统发出尖锐的蜂鸣声,十二块显示屏同时闪烁起刺目的红光。

盖放在一旁的手机屏幕亮起,却被这刺耳的警报声完全掩盖。“系统自检完成,

轨道计算误差0.0004弧秒。”人工智能的合成女声在寂静的控制室里回荡。

程岳的钢笔尖在数据报告上戳出一个漆黑的墨点,这个误差值比标准值高出23%,

足以让整个太阳系模型失效。控制室的防爆门被猛地推开,林小雨快步走了进来。

这位年仅28岁的天体物理学博士额头上挂着细密的汗珠,

几缕散落的发丝贴在泛红的脸颊上。她手中攥着一叠刚刚打印出来的数据图表,

纸张边缘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。“教授,您必须立即看看这个。”她的声音微微发颤,

“深空扫描网在火星轨道外侧发现了一个异常信号。”程岳接过数据表,眉头越皱越紧。

全息投影系统自动启动,

观测时间:2035-10-1803:27:14】“这不合常理……”程岳喃喃自语,

手指在数据板上快速滑动。他首先调阅了NASA的近地天体数据库,搜索结果显示为空。

接着查询ESA的“盖亚”星表、俄罗斯的深空监测档案,

结果都如出一辙——这个直径超过6公里的天体,在所有的历史观测记录中都毫无踪迹。

林小雨补充道:“更令人不安的是它的轨道参数。根据标准动力学模型,

偏心率0.87的轨道不可能在太阳系内自然形成。而且……”她调出另一组数据,

“它的自转轴倾角是61.8度,正好是黄金分割角的度数。

”程岳的左手无意识地摸向腕间的机械表。

这只老式的宝珀表是他的导师在博士毕业典礼上赠送的礼物,表盘背面刻着“精确至微,

方见真理”八个字。“立即联系紫金山天文台和云南天文台,”程岳的声音异常冷静,

“请求立即进行光学验证。同时准备向秦主任汇报。”林小雨犹豫了一下,

手指悬停在键盘上方:“要启动红色警报协议吗?

”程岳注视着全息投影中那个缓缓移动的光点,点了点头:“用最高加密等级。

这个发现……完全打败了我们已知的天体物理学模型。”窗外,

五百米口径的“天眼”射电望远镜正在液压系统的驱动下缓缓转向。

程岳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——当这个人类建造的最灵敏的“耳朵”对准深空某处时,

他总觉得那里有什么东西正在回望地球。控制室的量子钟显示03:42:18时,

林小雨突然惊呼:“教授!欧空局刚刚发来确认,他们的深空雷达也捕捉到了这个信号!

”程岳快步走到主控台前,全球深空监测网络的数据正在实时更新。

来自美国、俄罗斯、日本、印度等二十七个国家的观测站都报告了相同的发现。

最令人不安的是,所有数据都显示同一个事实:这个直径6公里的天体,

在72小时前的观测记录中根本不存在。“准备启动紧急预案。”程岳的声音有些沙哑,

“同时联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小行星中心。

”第二章:全球卫蓝2035年10月20日上午9时整,

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在纽约总部召开。十五国代表围坐在马蹄形会议桌前,

每个人的全息终端上都显示着GL-618的最新轨道数据。“根据议事规则,

我们跳过常规程序。”秘书长敲了敲木槌,“首先请NASA近地天体研究中心进行简报。

”艾琳·卡特博士站起身,她深灰色的西装上别着一枚小巧的行星徽章。“各位,

经过全球天文台72小时的联合观测,我们确认以下关键数据。”她调出全息投影,

“GL-618直径6.18公里,质量4.3×10^14千克,

预计1095天后撞击地球。”投影切换到撞击模拟动画,太平洋某处亮起刺目的红光。

“撞击当量相当于7.5万颗广岛**,将引发全球性气候灾难。

”俄罗斯代表伊万诺夫举手提问:“为何如此巨大的天体未被提前发现?

”“这正是最令人担忧的。”卡特放大光谱图,“它的反照率仅0.03,

比已知最暗的小行星还要低。但更异常的是……”她调出轨道参数,

“偏心率0.87的轨道在太阳系内几乎不可能自然形成。

”中国代表程岳站起身补充:“FAST还发现它每隔1.618小时发射特定电磁脉冲,

这些脉冲包含了圆周率π的前百万位数字。”会场陷入短暂沉默。

日本代表佐藤突然开口:“这种数学精确性……”他的机械义眼闪过一道蓝光,

“建议立即评估防御方案。”接下来的讨论持续了整整三天。

500万吨级核弹头-建立三级拦截系统俄罗斯航天局局长提出异议:“动能撞击更安全,

核爆可能产生不可控碎片。”法国代表调出模拟数据:“根据计算,

纯动能方案需要至少24枚拦截器,时间来不及。”辩论正激烈时,程岳突然站起来想说话,

却一眼看见全息星图上GL-618的轨道在波动。他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,

手指紧紧攥着桌沿,最后还是默默坐下了。没人注意到他这反常的举动。10月23日凌晨,

现有导弹3.设立三级防御系统4.启动《行星防御紧急状态法》决议通过后72小时,

全球航天力量开始总动员:美国内华达试验场:500名工程师三班倒工作。

“最难的是制导系统改造。”项目负责人指着全息图纸说,

“要确保导弹能在深空自主修正轨道。

”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机械厂:工人们在严寒中改装“萨尔马特”导弹。

“新型穿甲弹头需要纳米级加工精度。”总工程师展示着锇合金部件。

中国海南文昌航天中心:3D打印机昼夜不停运转。“整流罩耐热测试通过!

”工程师们欢呼着更新进度表。与此同时,全球天文监测网持续追踪GL-618。

第三章:烈焰苍穹2038年7月19日凌晨4时30分,

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探照灯光柱划破戈壁滩的黑暗。程岳站在指挥中心的落地窗前,

凝视着三枚长征九号改运载火箭巍然矗立在发射台上。火箭洁白的箭体上,

蓝白相间的“卫蓝”标志在强光照射下格外醒目。“全球发射场最后状态确认。

”林小雨的声音在指挥中心回荡。她的电子眼投射出十二个分屏画面,

实时显示着世界各地发射场的情况: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,

两枚“萨尔马特”导弹已经竖起,导弹尾部的服务塔正在缓缓撤离。

总工程师彼得罗夫的画面切入主屏幕:“燃料加注完成,锇合金穿甲弹头状态正常。

”美国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,四枚“宇宙神5号”运载火箭整齐排列在发射平台上。

NASA指挥官威廉姆斯报告:“新型制导系统校准完毕,误差范围±0.0003弧秒。

”法国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,欧空局的“朱庇特”拦截系统正在进行最后检测。

总工程师莱菲布vre的声音传来:“三级推进器压力稳定,随时可以发射。

”程岳看向主屏幕中央的倒计时:00:29:35。数字跳动的节奏与他的心跳逐渐同步。

过去三年来的每一个决策、每一次计算,都将在今天迎来最终检验。“启动全球监测网络。

”程岳下令。大屏幕上立即显示出GL-618的实时影像,

那个直径6公里的天体正在火星轨道外侧缓缓旋转,表面反射着冰冷的星光。

林小雨调出轨道数据:“拦截窗口确认,预计78天后在1.2天文单位处实施拦截。

各发射场已同步倒计时。”指挥中心内的数百名工程师各司其职。程岳走过一排排控制台,

听到此起彼伏的系统确认声:“推进剂温度正常。”“制导系统在线。”“通信链路稳定。

”“安全系统就绪。”倒计时进入最后十分钟。全球十二个发射场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。

程岳回到指挥台前,深吸一口气。“五分钟准备。”广播里响起冷静的指令声。

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,俄罗斯工程师们锁定了最后的安全装置。

“萨尔马特导弹准备就绪,”总工程师的声音坚定,“核弹头当量1.2百万吨,

穿甲深度300米。”在佛罗里达的卡纳维拉尔角,美国太空军的军官们紧盯控制台。

“‘宇宙神5号’燃料压力稳定,”首席技术官报告,“末端制导系统激活。”在中国酒泉,

最后的安全检查已经完成。“长征九号改整流罩锁定,”总设计师李伟宣布,

“YF-130发动机推力580吨,燃烧室压力正常。”“一分钟准备。

”程岳的目光扫过全球监测数据。GL-618的轨道参数完全符合预测,

没有出现任何异常。过去三年无数次的模拟演练,就是为了确保今天万无一失。

“十、九、八……”指挥中心内,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。“三、二、一,发射!

”十二道耀眼的火光同时从地球各处腾空而起:俄罗斯的“萨尔马特”导弹拖着紫色的尾焰,

六台RD-274发动机喷出长达百米的烈焰,照亮了哈萨克斯坦的草原。

美国的“宇宙神5号”绽放出橙红色的光芒,新型陶瓷喷管在高温下闪烁着金属光泽,

划破佛罗里达的夜空。中国的“长征九号改”喷射出幽蓝色的火焰,

液氧煤油燃料的完美配比产生近乎透明的尾焰,在戈壁滩上空形成壮观的光柱。

其他发射场的导弹也相继升空,

“H-Ⅲ”、印度的“GSLV-MkIII”……十二道不同颜色的轨迹在地球各处绽放,

最终汇聚向同一个目标。程岳紧盯着遥测数据。

所有导弹都完美地按照预定程序飞行:发射后6小时,导弹群完成地球轨道修正;第45天,

深空巡航阶段结束;第78天,末端制导系统激活。2038年10月3日22时17分,

“深空哨兵”卫星传回历史性画面:十二枚核弹头在距离地球1.21天文单位处同时引爆。

蓝白色的光球在GL-618表面绽放,每个光球的直径都超过5公里。

那个直径6公里的天体在太空中无声地裂解,形成一片璀璨的星尘环。“拦截成功!

”指挥中心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。工程师们相拥而泣,有人将安全帽抛向空中。

林小雨调出碎片轨迹分析:“98.7%的碎片已偏离地球轨道,

最大残骸直径仅85米,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。

”小雨看着监测屏幕上三块较小的碎片坠入地球大气层,在80公里高空燃烧殆尽,

化作几道转瞬即逝的流星。

程岳则盯着屏幕角落突然跳出的异常红点——那是一块直径不足3米的陨石,

正以每小时2.8万公里的速度,朝着太平洋中部俯冲。

全球各地的庆祝活动持续了整整一周。在纽约时代广场,

巨型屏幕循环播放着拦截成功的画面;上海外滩的霓虹灯下,

情侣们相拥许愿;莫斯科红场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夜空,人们欢呼雀跃,

庆祝人类文明躲过一劫。而在太平洋上空,那块被遗漏的陨石划破云层,

拖着长长的火尾坠入海面。第四章:暗夜降临2038年11月7日凌晨3点15分,

阿拉斯加生物监测站的警报骤然响起,刺耳的蜂鸣声在空旷的研究所内回荡。

值班生物学家马克·汤普森猛地从数据终端前抬起头,揉了揉酸涩的双眼。

当他看清监控屏幕上的画面时,手中的陶瓷咖啡杯“啪”的一声摔碎在大理石地面上,

滚烫的咖啡溅满了他的裤腿。“上帝啊……”汤普森的声音卡在喉咙里。监控画面中,

五头体型巨大的灰狼正用庞大的身躯撞击外围电网。这些本该畏惧人类的野兽,

此刻肩高超过1.5米,肌肉异常发达,灰白色的毛发下凸起一根根锋利的骨刺。

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它们的眼睛——原本棕色的瞳孔变成了荧光的蓝色,

在夜视镜头下泛着诡异的光芒,宛如黑暗中的鬼火。汤普森颤抖着调出上周的监测数据,

数据曲线让他浑身发冷:这些灰狼的体重在一周内从平均45公斤暴增至150公斤,

骨骼密度增加了三倍,肌肉纤维的横截面积扩大了五倍。血液检测显示,

小说《卫蓝星球之星际导弹》 卫蓝星球之星际导弹精选章节 试读结束。

相关资讯

精品推荐

最新小说